《彼得林區 選股戰略》- 6 種股票類型以及該如何挑選好標的

Clare
10 min readJul 16, 2020

--

最近沉迷於閱讀投資大師的經典書籍,除了增加股市知識外,最重要無非是鍛鍊自己的心智,讓身處在上上下下波動、熊市牛市前景不明的期間,能夠持續穩當地投資。

畢竟在 Elon Musk 還沒打通火星跟地球的通道以前,股市應該還是會繼續開盤下去吧 😆

彼得林區 選股戰略, One Up On Wall Street

本文重點

1、3 件傳奇基金經理人要告訴你的事

2、6 種股票類型

3、彼得林區喜愛的好公司特質與他會避開的標的

4、心得總結

1、3 件傳奇基金經理人要告訴你的事

具備獨立思考能力

◾不要輕易聽信「專家」的言論

◾保持半警覺狀態,從生活周遭的購物中心或工作中挑選熟悉的股票,就能遠遠搶先華爾街了

◾不要在恐慌中賣出,那一定會賣到最低點

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只要在資產配置裡的十一支股票中,逮到一支大贏家就夠了,挑對一支,即使其他股票全是爛芭樂也沒關係!

上面提到的大贏家是假設那支股票是一支「十壘安打 Tenbagger」,也就是股價成長超過買入價的 10 倍,林區認為 Tenbagger 不一定是什麼沒聽過的生技股或是理性投資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小型股,以當年的角度來看,Walmart、Dunkin Donuts、Subaru、玩具反斗城還有 Stop & shop 都是。

💡 話說以前在美國打工的那個暑假,每周都會去交流道另外一側的 Stop & shop 買現烤軟餅乾(如果你也愛吃 Subway 餅乾的話就會懂我🙌🏼)還有各式各樣微波食品,那間超市像是台灣版家樂福加全聯,眾多生鮮食品又時常促銷。當我看到本書這段的時候立刻想購入這間公司股票,可惜已經被一間荷蘭公司 Ahold Delhaize(#AHODF)搶先一步買走了。

為什麼不該把錢交給基金經理人

◾基金經理人在操作時受公司高層及潛規則影響

有些銀行信託部門規定不准投資成立工會的公司、不能投資零成長的股票、對石油股、電力公用事業股及鋼鐵股有特別限制,甚至不能買進有 “R” 字母開頭的股票,或者這些股票只能在字母有 “R” 的月份才買入等荒謬的事情。

◾他們得花上四分之一的時間跟主管或是大戶們解釋為何要買進這檔股票,反而浪費了研究財報的時間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簡稱 SEC)對共同基金的規定及限制

書中彼得.林區提到,SEC 限制共同基金對單一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該公司發行股數的 10%,同時對單一公司的股票投資總額也不得超過基金總資產的 5%,造成大型基金不能追蹤小型成長公司,因為很容易買超過 10%,或者花費時間成本研究後,卡在公司市值太小只能買一點,投資報酬率低。

◾經過上面種種規定,基金經理人可選擇的範圍變小,這就難怪許多退休基金的操作績效比不上大盤指數

2、6 種股票類型

首先我們可以從生活中觀察,如果發現某樣產品很賺錢,暫且不要一股腦兒就買了他們家的股票,先了解這樣產品佔公司營收比例多少。譬如前陣子疫情爆發,想買進 3M 賺一波口罩財,打開財報才發現 3M 業務涉及成面之廣,從太空人鞋子內層材質、汽車塗層、電線、隔音材料到家用清潔用品什麼都有,醫療部門充其量也只佔淨營收 23% 而已,更何況口罩只是這部門中的一個小葉片🌿。

再來,如果期望能夠買進一支「十壘安打 Tenbagger」的話,別忘了公司大、漲幅小的原理,當然凡事都有例外,TESLA 從 2019 年不到 $200 的價位,到現在衝上 $1500 這種驚人壯舉,看來也只有它的 CEO 做得到了。

林區將股票分成以下 6 大類,在投資前可先確認各別企業在其產業中的規模大小,再來看看是以下對應中的哪一類股票:

1️⃣ 緩慢成長股

大型、已經擴張到能力極限、成長趨緩的公司,當然它們以前也曾經快速成長過,不過它的績效可能不及大盤。

📝 REITs 有些穩穩發股息的似乎可以算是,因為它們 95% 營收被政府規定要發給股東,相對也就比較少能進行大型擴張,不過好處就是這些公司繳出去的 tax 都極低。

2️⃣ 穩健成長股

慎選買進時機和價位也是可以大賺一票,它的成長還是比緩慢成長股快速的。

📝 寶僑(#PG)、可口可樂(#KO)、家樂氏(#K)、3M(#MMM)涉及民生必需品的公司,通常在熊市時可以比較快回檔。

3️⃣ 快速成長股

建議要找資產負債表(Income Statement)健全、而且能創造鉅額獲利的公司,訣竅是要推算出這家公司何時會停止成長,以及要花多少錢來買這家公司。

📝 這讓我馬上想到 Instagram 運動型網紅常推薦的瑜珈品牌 Lululemon(#LULU),至於 Tesla(#TSLA)及 Beyond Meat(#BYND)這種暴漲暴跌型的股票就需要觀察公司的現金流是否充足囉。

4️⃣ 景氣循環股

公司的營收和盈餘即使無法準確的被預測,也會呈現規律的起伏,擴張與收縮交替出現,汽車、航空、輪胎、鋼鐵以及化工、甚至是國防公司(隨著不同執政當局政策需求而改變)比較偏向這類的股票。

但這類型的股票如果誤判、買在高點,很可能得等上好幾年才會漲回來呢,這種看似安全實際上卻隱藏風險的股票投資人在大量買進前務必審慎思考,「時機」是投資景氣循環股的最大關鍵!

📝 嘉年華郵輪(#CCL)、BMW(#BMWYY)、Lockheed Martin(#LMT)等等都是,真心希望這次景氣循環不要太久,不然我想搭郵輪在上面發呆的夢想就要幻滅了 😭

5️⃣ 資產股

你知道公司擁有某些值錢的資產,但華爾街分析師卻忽略的股票(彼得.林區說不要不相信,絕就是有的),有可能是一大堆現金或房地產,像是 1980 年代的鐵路公司、有線電視業者等等。

📝 現在要找尋這種隱藏資產不被發現的似乎有點困難,不知道這類型有什麼的話那大概就只有波克夏(#BRK.B)了吧 😂

6️⃣ 轉機股

潛在候選公司是那些曾經失敗過、陷入困境,並且瀕臨破產的公司,但這些公司都有潛在致命傷,所以風險極高。

如果要投資的話,請避開災難規模大到難以估算的公司,像是某個毒氣外洩奪走許多人命的這種事件。

📝 書中舉例 Lockheed Martin 曾經有一度也是轉機股,這讓我聯想到波音公司(#BA)經歷兩次 737 墜機事件又接連受疫情波及,似乎也一腳踏入這個領域了,但好在它背後還有美國政府這強大的支撐。

Summary

每個股票都會隨著時間的演進而進入不同的分類,大多會從兩位數成長的快速成長股進入緩慢成長股,也是有快速成長股到景氣循環股的例子,如果再碰上一些財務問題,很可能會出狀況,這時就要看他會不會東山再起變成轉機股了。

此外,彼得.林區認為「賺一倍後賣掉」、「兩年後賣掉」、「股價下跌一成就賣掉,避免虧損擴大」這些策略絕對是愚蠢的做法,因為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種普遍法則適用在不同類型的股票上面。

3、彼得林區喜愛的好公司特質與他會避開的標的

I try to invest in businesses that are so wonderful that an idiot can run them. Because sooner or later, one will.

我試著投資那種連笨蛋都可以經營的美好公司,因為遲早有一天會有這個人出現。

- Warren Buffett

好公司特質

🟢 產品會持續被購買

📝 Google(#GOOG)真心是我的好朋友,從每天一定會使用的雲端、試算表到 YouTube,沒有它可能連耍廢看無聊影片的選擇都喪失了。

🟢 擁有利基市場(Niche Market)

與其投資電影產業,林區寧可去買座砂石場,因為電影產業需要跟其他公司競爭,但砂石場基本上一個地區只有一個,別城市的也不會來搶生意。這種獨佔的企業對企業本身及股東有說不完的好處,還有可以調高售價的優勢,1973 年時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就是這個概念。

🟢 企業回購自家公司股票

企業對自家股票有信心才會買回在外流通股數

🟢 內部人士(Insider)買進自家公司股票

一般來說 Insider 是賣的多買的少,大概是買一股賣兩三股的比例,如果他們瘋狂買入自家股票大概可以確定這家公司不會在六個月內破產。

如果管理層持有股票,那麼股東報酬就會成為優先考慮;反之, Insider 賣出自家股票的資訊通常不太有意義,除非是股票暴漲然後他們開始瘋狂拋售那就要有所警覺了。

📝 史上最大會計詐騙 - 安隆假帳事件(Enron Corporation):曾經於 1996 年到 2001 年連續 6 年被財星雜誌 Fortune 評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的安隆,1990 年代在海外開設上千間假公司來虛報營收,好讓公司高層炒高股價,股價在 2000 年 8 月出現每股 $90.56 的高點,但高層知道公司前景堪憂,隨著他們開始大量出售持股,股價不停下跌,當時還對外放話請投資人繼續買進,直到 2001 年 11 月經營虧損新聞爆出後,股價也已跌破 1 美元了。

小心要避開的標的

🟠 熱門產業中的熱門股,沒有穩定 EPS 支撐

如果資產負債表因為舉債惡化的話很可能會造成投資虧損

🟠 避開「多慘化」經營的公司

公司投資標的太多太雜亂加上經營不善導致虧損,如果要投資或併購的話,最重要是得選對收購對象並且成功的經營,最好買進相同產業的公司。

🟠 小心口耳相傳的股票

如果這類的股票會賺錢,那一、兩年後還會是一支好的投資標的,到時再來投資也還是會賺錢,先等公司的盈餘出來再說吧!

🟠 只仰賴一間和少數幾件客戶的公司

因為大客戶有權利要求他降價,他只能仰人鼻息囉!

🟠 小心名稱花俏的公司

像是 advanced、micro、leading 還有名字裡有 “X” 這種神秘兮兮的名稱,通常容易吸引到投資人的目光 🤣

📝 馬上聯想到 SpaceX、The Boring Company,雖然這兩間都沒有上市,但光看到名稱就不難猜想到它們 CEO 是誰了。

4、心得總結

最近聽到親朋好友因為某檔台股賺了 30% ,還有在三月底抄底一波美股的人都獲利 50% 以上了結,相較於沒什麼動作的我,心中不免有些動搖,想說是不是要改變投資心態轉行來做價差,但經過思考,發現喜歡的公司要把他們賣掉心會痛,萬一未來繼續牛市下去買不回來怎麼辦呢?

In stocks as in romance, ease of divorce is not a sound basis for commitment.

投資股票就像戀愛一樣,預知未來可以輕鬆的離婚並不是給予承諾的良好基礎。

- Peter Lynch

在看書的過程中發現,即便是年化報酬率 29.2% 的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也建議投資人長期持有股票,而非短線交易,更鞏固了我心中理想的投資方式,也許這對其他人來說太無聊了,但每個人喜愛的運動、另一半的條件都不盡相同,沒有最好的投資策略,只有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最後,預祝我們都能夠在大賺小賠中持續成長 😊

🔗 延伸閱讀

2021/2 插播更新

投資剛滿美股一年,算是不那麼菜的菜雞了,好奇我是如何學習的不妨也可以看看這篇心得唷(點我點我

🌱《彼得林區 選股戰略》

好奇本書的朋友可以先至博客來上點選內容連載試閱唷!(傳送連結點我

🌱參考資料:

Wikipedia - Enron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就多按個幾下拍手讓我知道吧 😉

--

--

Clare
Clare

Written by Clare

熱愛數字、旅遊、個人成長 / 美股投資 / 新血來潮減醣飲食 / 文章持續更新於部落格 https://pieceofclare.com/

Responses (1)